“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制订研究”成果公报 -九游游戏app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制订研究”成果公报
发布时间:2021-07-26

  教育部考试中心程力主持完成了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制订研究》(课程批准号:gjk2017014)。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史辰羲、巫阳朔、郭学恒等。

  一、内容与方法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高考综合改革中要求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4个高考改革的配套文件。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系列文件构成了新高考改革的框架和具体的操作性规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考综合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进入新高考的省份需要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工作,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制订。

  本课题紧紧围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制订,依托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高中课程标准,结合各学科特点,主要研究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定位、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试卷结构等内容。针对具体的研究内容,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法。本课题通过查找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和政策文件,对有关文献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并重点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的概念、内涵、发展演化、功能定位等理论层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进一步研究打牢基础。

  二是实证研究法。针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等,开展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不断完善相关内容的表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包含试卷结构的设计,需要命制学业水平考试测试题,并在有代表性的考生群体中进行试测,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分析考查效果,估计考生的水平,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试卷结构提供支撑。

  三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分析美国的act考试、英国的gce考试等国外水平考试的历史和现实,为我国学业水平考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服务高校选拔人才,竞争激烈,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充分认识中国国情,研制符合我国实际的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二、结论与对策

  (一)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定位

  制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首先要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定位。课题对国家政策文件、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定位。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学习要求的程度,是学生高中毕业的重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是在合格性考试强化基础的前提下,检测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兼具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考试的性质。特别是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期望测出学生的学业特长和个性发展的情况,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是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考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中毕业考试类似,兼有学业水平检验、高中学力认定和大学录取资格等多种功能,是“一考多用”的组织模式。因此,我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选拔区分、鉴定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等功能。在我国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选拔功能成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应有之义,但选拔功能与原有的鉴定、评价、监测等功能仍需有机融合。通过充分发挥各项功能,促进教、学、考、招的有机统一,是进一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的重要举措。

  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借鉴“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结合各学科本质,阐释了各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选拔功能、对中学教学的导向等方面发挥的积极功效,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计提供了方向和总体原则。

  (二)研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考查内容

  目前,高考综合改革、高考内容改革、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四改”并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深度嵌入各省的基础教育教学,需要协同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促进育人方式改革。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考查内容需要衔接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四层”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的考查内容借鉴高考评价体系的框架,突破以往考试大纲中考查目标和考查范围的架构,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4个方面进行设计,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落实落地。

  1.核心价值

  考查内容中的核心价值强调的是学科共性,要求各学科通过考试内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查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加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增强文化浸润。以地理学科为例,地理科考查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地协调观”一致。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学科素养

  考查内容中学科素养是指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在面对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的问题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组织整合学科的相关知识,调动运用学科的相关能力,以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的制订需要遵循考试测量的规律,结合学科特点,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其在考试视角下的可操作性。比如,物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同。又如,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其中,区域认知要求考生能够以地理视角观察世界,着眼于地理事物和现象背后的空间因素,根据具体空间背景考虑问题,包括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考查维度;综合思维要求考生能够用地理思维方式思考,按地理学基本逻辑,从分解和综合2个维度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实践力要求考生具备地理行动实践能力,在面临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时,能够沿着地理视角的引领,遵循地理思维的基本方式,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确定合理的“做事”方向、选择合适的“做事”工具、采用合宜的“做事”方法,形成迅速、高效的“做事”本领及其表达方式。

  3.关键能力

  考查内容中的关键能力是指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在应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情境的问题或学习探索情境的问题时,为了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并将关键能力的内涵进一步阐释为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关键能力的制订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关键能力要从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新技术发展对教育形态的重塑以及教学关系的深刻变革出发,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制订。比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国际上也有这样的趋势,如作为国际上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计划于2021年将“创造性思维”这一指标纳入测评,凸显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考试标准中需要考虑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测量途径。其次,关键能力的制订要处理好与课程标准的对接。比如,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其中,物理观念代表知识的内化,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关键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是必备品格。“科学思维”包括4个要素: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以及质疑创新。物理学科考试标准关键能力对接课程标准并具体化,提出“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创新能力”。第三,在关键能力的制订中,还需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在之前的物理考试大纲中,物理学科提出的五种能力分别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并且在新课程改革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这5种物理能力的认识。考试标准提出的关键能力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的物理能力,对其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进行整合与升华。综合物理教育教学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提出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能力框架,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必备知识

  考查内容中必备知识的制订应体现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该达到的水平。比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内容为必修课程内容,而选择性考试的内容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在有些科目的考试标准中,需要考虑到初中所学的知识。比如,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和载体,也应作为地理科考试必然要涉及的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不是零散孤立的考点,不是静态的知识片段的累积,而是动态的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依据不同的学业质量水平将知识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旨在增强可操作性,促进学生形成整体的学科知识网络结构。

  比如,高中物理学业质量分五级水平,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设计依据;学业质量水平4是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设计依据。对课程标准中相同的内容,在考试标准不同水平中可有不同的表现要求。这里的关键是制订的内容要符合不同水平的学业质量要求,并且在考试实践中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学生能够完成不同水平的试题或任务,说明学生达到了相应的学业水平。

  (三)制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考查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四翼”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的考查要求可参考“四翼”的表述,结合学科特点和考试实践,提炼出学科在考查要求方面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回答“怎么考”的问题。考查要求的制订需结合学科特点,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学科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下面以物理学科为例,阐释物理学业水平考试中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1.基础性

  物理学科考试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引导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夯实学科基础。物理学科考试要求学生从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视角来思考问题,能清晰、系统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能正确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物理学科考试注重渗透基本的科学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科考试加强对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本实验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能力。

  2.综合性

  物理学科考试立足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的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结构,鼓励学生从整体上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物理学科考试增强内容的综合性,不仅是知识内容的综合,更是各种物理能力、素养的综合,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

  3.应用性

  物理学科考试注重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抓住实际情境的核心要求构建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物理学科考试突出应用性,发挥考试引导教学的作用,引领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关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会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躬身实践的能力。

  4.创新性

  物理学科考试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凸显试题的创新性,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物理学科考试中的创新性主要包括创造性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创造性的想象等方面。通过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能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思路和见解。在实验题的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挑选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反思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在新情境中,要求学生运用提供的信息和已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考查要求的制订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统一性是指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均可从这4个方面出发,加强和改进试题的设计,更好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多样性是指不同水平的考试在这4个方面的着力点不相同。比如,合格性考试的设计侧重于基础性,而选择性考试的设计更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探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试题情境的分类

  情境活动是学科素养培养和考查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的测评需要突破以往考试评价中“双向细目表”的框架,更加强调“联系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也就是重视考查的情境。试题情境的创设,为激发考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平台,影响考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表现。因此,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3个维度来设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测评框架,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落地。根据学科特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探索对试题情境进行分类,以期更好地实现考查目标与试题情境的融合。下面以物理学科为例,介绍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的试题情境分类。

  1.生活实践问题情境

  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真实问题情境进行考查,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抓住主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落实物理学科素养考查的重要途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如彩虹、日食等;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如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乒乓球、篮球、滑雪)等;三是科技前沿,如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等。在设计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时,应注重情境与考查内容的有机融合,情境叙述准确、清晰,避免出现项目功能偏差。

  2.学习探索问题情境

  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物理科学研究过程、学生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是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学史问题情境。物理学史具有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物理学家探索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研究方法等内容的了解,鉴别考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程度,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二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引导教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教材。三是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试题的设计中,可以将物理学科考查情境活动分为2层:第一层是简单的情境活动。学生只需要启动单一的认知活动即可解决问题,这类试题主要测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水平。第二层是复杂的情境活动。学生需要启动复杂的认知活动,综合运用多个物理知识或技能才能解决问题。基于情境对试题难度的影响,物理试题应从学生认知实际和整体难度出发,统筹考虑情境的分类和分层。

  物理试题情境是承接“四层”考查内容、体现“四翼”考查要求的载体,是深化新时代物理考试内容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情境的分类与分层,还需要在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物理考试内容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对物理试题情境的研究,将实现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的试卷设计研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应明确考试分值、题型题量等参数,并呈现出符合要求的题型样例,作为试卷设计的指南。题型的设计需要根据考查内容进行创新。通过丰富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认知能力和素养。依据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仅仅强调知识覆盖面和特定技能的试题设计难以满足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特别是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兼具选拔功能,试题设计更需要从素材选取、设问方式、答案制定等方面有所突破。例如,试题材料呈现方式应丰富多样,剪裁适当,便于构建复杂的真实情境。试题设问应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入手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品质。研制等级性评分标准,如solo评分方案,提高分数对学生素养发展水平的解释性。加强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增加图形语言的使用,如活动方案设计、绘制模式图、思维导图、设计性实验等。

  题量的设计与考试时长、题型紧密相关。如果学业水平考试时长设计为75分钟,相比于现行高考文科综合(包含历史、地理、思想政治三科)或理科综合(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各科约50分钟的答题时间,每科答题的时间增加50%,题量也应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考虑到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等级赋分机制的影响,各科题量增加的幅度不宜过多,合理控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

  根据试卷总体难度,优化试题难度分布,处理好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难度必须与各省基础教育水平发展相适应,必须与各省赋分机制相匹配,必须与统考科目难度相协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体难度的适当降低,必然会要求容易试题分值比例的增加和难题分值比例的减少,增加学生学有所得的成就感。此外,选考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承担科学选拔人才的一部分重担,对区分度有一定的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需要通过优化试卷难度结构,提升试卷区分效果,在选拔人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中找到平衡点。

  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制订的过程中,应选取有代表性的高中做好问卷调查、试测等工作,检验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的有效性以及试卷设计的合理性。学业水平考试是基于标准的教育考试,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通过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分析试测结果,不断完善考试标准中各部分内容的设计,确保考试标准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物理学科为例,2018年12月在山东省不同水平的中学进行试测。测试卷创新试题设计,改变固有的试题形式。考后的数据分析显示,试卷难度合理,区分良好,学生对于新的题型也有很好的适应。

  三、成果与影响

  在过去的三年中,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总体完成了课题预期的各项研究计划和任务。课题紧紧围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制订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课程×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教学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1篇发表在cssci期刊上。课题从考试实践中来,在研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过程中,经过实际检验和反馈,不断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已经部分应用于工作实际,为各省学业水平考试的开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课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从理论上明确新形势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和定位,深化了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认识。课题从高考评价体系的框架出发,突破了以往考试大纲中能力考查目标和知识考查范围的框架,依据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从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新的学科考查内容体系,明确了各学科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方向。这些要求是对以往考试实践工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使得考试要求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为提升考试质量提供了具体的路径。课题借鉴国外考试的经验,结合学科特点和考试规律,探索将试题情境进行分类,有利于考试设计的操作以及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评,促进教、学、考的有机统一。课题开展了试测,通过考后的数据分析,检验各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提出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有效性、试卷设计的合理性。

  四、改进与完善

  课题虽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研究者个人学术背景的局限。概括起来,研究中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构建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指标还需要进一步试测,通过考后数据分析,验证这些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二是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提出的考查情境分类,还需要在考试实践中进行丰富和完善。针对以上的不足,课题组希望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不断深化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的认识,进一步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并在今后的考试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

  五、成果统计一览表

课题组成果统计一览表

 

 
"); ") "
");
网站地图